由于成交量是要靠真金白銀交易來建立的,所以很多人就以觀察成交量的變化,以作為后市去向的啟示。
「量」是「價」的先行指標,即是股票的成交量(Volume)顯示出投資者對該股的需求,而需求則會影響股價。所以我們可透過觀察「量」的增減變化,作為預測股價未來的趨勢。「量」帶來的信息利好或利淡,要視乎當時股價處于何種市況趨勢中,處高位或低位,都會有不同走向。
小心大戶玩財技
假設一只股票一日之內由1元升至2元,股價一日升一倍,不過成交只得1,000股,換句話說,即是用2,000元就將這只股票炒起一倍,在這情況下,該股只是「干升」,這升勢會否持續?當然不會,因為市場對該股根本沒有需求,這么少的成交量,就算升多少倍都只是升市的假象。投資者若果只見股價升幅大便追入,有可能會墮入陷阱。
相反若一只股票由1元炒到上去2元,并有高達10億股的成交量配合,且有大手成交,即是大戶買盤積極,屬典型升市現象。所用的本錢這么多,反映投資情緒漸高漲,需求之大令這只股票的股價被抬高。不過倘若股價上升已久、兼屢創新高及成交量激增時,亦可能是大戶扯高股價大舉派貨的伎倆,短期股價或許見頂,應考慮沽貨獲利。
倘若股價正在下跌,成交量一面增加,一般情況代表大戶狂出貨,沽壓沉重,股價被大戶質殘,后市料持續下跌。不過,若股價累積已跌了一段時間,而跌幅已逐漸收窄但成交卻突然大增,則可能是大戶趁低買貨,后市可望止跌回穩。
若股價下跌而成交量不多或持平,反映當時的升勢或跌勢未出現重大變化,因為只是散戶沽貨離場,大戶未曾參與,對大勢沒有構成嚴重影響。
交投反映套現能力
股價下跌而成交量減少,表示大市仍缺乏買盤支持,市況仍弱,處于悶局,投資者不宜積極買賣,應維持觀望。但是對于累積下跌很多的股份,每日成交疏落,反映已經沽得七七八八,只要有部分積極買盤出現,股價可望見底回升。
成交量除了可以啟示后市外,還有另一意義,就是反映套現能力(Liquidity)。因為并非每一個投資者,買下股票后都會存放三五七年,有些股民買入股票只作短線或中線投資。若市況不就而股民又要沽貨套現的話,可能出現掛出沽盤也賣不出的情況,反映其它投資者當時對該股需求不大及買盤不足。根據供求定律,只要將這只股票逐漸掛低一價位,應可吸引到買盤。結果該名股民便要掛低一個甚至更多的價位,才可沽出股票,失去了在成交暢旺時可以高價沽出的利潤。可想而知,投資股票時成交量是可等重要的。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