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業率
(1)失業率的含義 失業率(Unemployment Rate)是指一定時期全部就業人口中有工作意愿而仍未有工作的勞動力數字。通過該指標可以判斷一定時期內全部勞動人口的就業情況。一直以來,失業率數字被視為一個反映整體經濟狀況的指標,而它又是每個月最先發表的經濟數據,所以外匯交易員與研究者們喜歡利用失業率指標,來對工業生產、個人收人甚至新房屋興建等其他相關的指標進行預測。在外匯交易的基本分析中,失業率指標被稱為所有經濟指標的"皇冠上的明珠",它是市場上最為敏感的月度經濟指標。
(2)失業率的解讀 一般情況下,失業率下降,代表整體經濟健康發展,利于貨幣升值;失業率上升,便代表經濟發展放緩衰退,不利于貨幣升值。若將失業率配以同期的通脹指標來分析,則可知當時經濟發展是否過熱,會否構成加息的壓力,或是否需要通過減息以刺激經濟的發展。美國勞工統計局每月均對全美國家庭抽樣調查,如果該月美國公布的失業率數字較上月下降,表示雇傭情況增加,整體經濟情況較佳,有利美元上升。如果失業率數字大,顯示美國經濟可能出現衰退,對美元有不利影響。1997年和1998年,美國的失業率分別為4.9%和4.5%,1999年失業率又有所下降,達到30年來的最低點。這顯示美國經濟狀況良好,有力地支持了美元對其他主要貨幣的強勢。 另外,失業率數字的反面是就業數字(The Employment Data),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非農業就業數據。非農業就業數字為失業數字中的一個項目,該項目主要統計從事農業生產以外的職位變化情形,它能反映出制造行業和服務行業的發展及其增長,數字減少便代表企業減低生產,經濟步入蕭條。當社會經濟較快時,消費自然隨之而增加,消費性以及服務性行業的職位也就增多。當非農業就業數字大幅增加時,理論上對匯率應當有利;反之則相反。因此,該數據是觀察社會經濟和金融發展程度和狀況的一項重要指標。
貿易平衡
(1)貿易平衡的含義
外貿平衡數字(Trade Balance Figure)反映了國與國之間的商品貿易狀況,是判斷宏觀經濟運行狀況的重要指標,也是外匯交易基本分析的重要指標之一。如果一個國家的進口總額大于出口,于是便會出現“貿易逆差”的情形;如果出口大于進口,便稱之為“貿易順差”;如果出口等于進口,就稱之為“貿易平衡”。美國貿易數字每月公布一次,每月末公布上月的數字。我國至少每季也要公布進出口數字。
(2)貿易平衡的解讀
如果一個國家經常出現貿易逆差現象,國民收入便會流出國外,使國家經濟表現轉弱。政府若要改善這種狀況,就必須要把國家的貨幣貶值,因為幣值下降,即變相把出口商品價格降低,可以提高出口產品的競爭能力。因此,當該國外貿赤字擴大時,就會利淡該國貨幣,令該國貨幣下跌;反之,當出現外貿盈余時,則是利好該種貨幣的。因此,國際貿易狀況是影響外匯匯率十分重要的因素。日美之間的貿易摩擦充分說明這一點。美國對日本的貿易連年出現逆差,致使美國貿易收支的惡化。為了限制日本對美貿易的順差,美國政府對日施加壓力,迫使日元升值。而日本政府則千方百計防止日元升值過快,以保持較有利的貿易狀況。 由一國對外貿易狀況而對匯率造成的影響出發,可以看出國際收支狀況直接影響一國匯率的變動。如果一國國際收支出現順差,對該國的貨幣需求就會增加,流人該國的外匯就會增加,從而導致該國貨幣匯率上升。相反,如果一國國際收支出現逆差,對該國貨幣需求就會減少,流人該國的外匯就會減少,從而導致該國貨幣匯率下降,該國貨幣貶值。具體說來,在國際收支諸項目中對匯率變動影響最大的除了上面的貿易項目外,還有資本項目。貿易收支的順差或逆差直接影響著貨幣匯率的上升或下降。例如,美元匯率下跌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美國的貿易逆差愈益嚴重。相反,日本由于巨額的貿易順差,國際收支情況較好,日元的外匯匯率呈不斷上升的趨勢。同樣,資本項目的順差或逆差直接影響著貨幣匯率的漲跌,當一國資本項目有大量逆差,國際收支的其他項目又不足以彌補時,該國國際收支會出現逆差,從而引起本國貨幣對外匯率下跌。反之,則會引起本國貨幣匯率的上升。
外匯儲備狀況與外債水平
外匯儲備狀況是外匯交易基本分析的一個重要因素,其重要功能就是維持外匯市場的穩定。一國的貨幣穩定與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特定市場條件下其外匯儲備所能保證的外匯流動性。從國際經驗看,即使一國的貨幣符合所有理論所設定匯率穩定的條件,但是,如果這一貨幣遭受到投機力量的沖擊,且在短期內不能滿足外匯市場上突然擴大的外匯流動,這一貨幣也只好貶值。從1998年的亞洲金融危機看,在濃厚的投機氛圍下,缺乏耐心的國民和謹慎的外國投資者常常喪失對貨幣的信心,成為推動外匯市場劇烈波動的致命力量。在這一力量的推動下,政府維護匯率的努力實際遠在儲備降為零之前就已經被迫放棄。
外債的結構和水平也是外匯交易基本分析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一個國家對外有負債,必然要影響外匯市場;如果外債的管理失當,其外匯儲備的抵御力將要被削弱,對貨幣的穩定性會帶來沖擊。許多國家如阿根廷、巴西等的外債數額超過其儲備額,其初始的想法是外債會保持流動。但是,在特定的市場條件下,如果該國通過國際市場大規模融資的努力失敗,失去了原來的融資渠道(這也正是東南亞貨幣危機和阿根廷金融危機中所出現過的),就只能通過動用外匯儲備來滿足流動性,維持市場信心,:外匯儲備的穩定能力就會受到挑戰。從國際經驗看,在外債管理失當導致匯率波動時,受沖擊貨幣的匯率常常被低估。低估的程度主要取決于經濟制度和社會秩序的穩定性。而若一國的短期外債居多,那將直接沖擊外匯儲備。而如果有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救援”,貨幣大幅貶值在除了承受基金組織貸款的商業條件外,還要承受額外的調整負擔。
預算赤字(Budget Deficit)
由財政部每月公布,主要描述政府預算執行情況,說明政府的總收入與總支出狀況:若入不敷出即為預算赤字;若收大于支即為預算盈余;收支相等即為預算平衡。外匯交易員可以通過這一數據了解政府的實際預算執行狀況,同時可籍此預測短期內財政部是否需要發行債券或國庫券以彌補赤字,因為短期利率會受到債券的發行與否的影響。一般情況下,外匯交易市場對政府預算赤字持懷疑態度,當赤字增加時,市場會預期該貨幣走低,當赤字減少時,會利好該貨幣。
零售銷售(Retail Sale)
零售銷售(Retail Sale),其實是零售銷售數額的統計匯總,包括所有主要從事零售業務的商店以現金或信用形式銷售的商品價值總額。服務業所發生的費用不包括在零售銷售中。 零售數據對于判定一國的經濟現狀和前景具有重要指導作用,因為零售銷售直接反映出消費者支出的增減變化。在西方發達國家,消費者支出通常占到國民經濟的一半以上,像美國、英國等國,這一比例可以占到三分之二。 在美國,商務部統計局每個月進行一次全國性零售業抽樣調查,其調查對象為各種型態和規模的零售商(均為商務部登記有案的公司)。因為零售業涉及范圍太廣,因而采取隨機抽樣的方式進行調查,以取得較具代表性的數據資料。耐用消費品方面的零售商包括汽車零售商、超級市場、藥品和酒類經銷商等。由于服務業的數據很難搜集、計算,所以將其排除在外,但服務業亦屬于消費支出中重要的一環,其消費增減可以從個人消費支出(包括商品零售和服務)這一數據中得出結果。 在西方國家,汽車銷售構成了零售銷售中最大的份額,一般能夠占到25%,因而在公布零售銷售的同時,還會公布一個剔除汽車銷售的零售數據。此外,由于食品和能源銷售受季節影響較大,有時也將食品和能源剔除,再發布一個核心零售銷售。一國零售銷售的提升,代表該國消費支出的增加,經濟情況好轉,利率可能會被調高,對該國貨幣有利,反之如果零售銷售下降,則代表景氣趨緩或不佳,利率可能調降,對該國貨幣偏向利空。在美國,通常在每月11-14日公布前一個月的零售銷售數據。
消費者信心指數(Consumer Confidence Index)
20世紀40年代,美國密西根大學的調查研究中心為了研究消費需求對經濟周期的影響,首先編制了消費者信心指數,隨后歐洲一些國家也先后開始建立和編制消費者信心指數。大企業聯合會(The ConferenceBoard)的消費者信心指數與美國密西根大學消費者信心指數不同,前者將1985 年的水準定為100,由紐約民間組織大企業聯合會每月抽樣向5000 戶口家庭調查而得,調查內容包括消費者對經濟景氣、就業市場以及個人收入的展望等。公布時間為每月最后一個周二發布當月數據。解讀:重要性為中等。該數據在與其他諸如密歇根大學消費信心等指數合并觀察時,將有助于了解消費者目前及未來的心態。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外匯]- 基本面分析2. Show all posts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外匯]- 基本面分析2. Show all posts
Friday, October 12, 2007
Subscribe to:
Posts (Atom)
related tag
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