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October 13, 2007

-[港股]- 明白厘定機制 知按盤價啟示

投資者看著大利市機,望著不停跳動的按盤價,有時發現掛出的買入價或賣出價,就算成功成交,亦未必會列作按盤價(即市價),究竟是甚么原因?交易所訂立的按盤價、收市價的機制又是怎樣?投資者要留意甚么?

按盤價只計自動對盤成交
按盤價乃是市場上最近一單交易所做的價格,換句話說即是市價。其特點是︰

一)根據交易所訂定按盤價的方法,只能以經自動交易系統交易的成交價作為按盤價,而其它非自動交易系統(大利市機上該交易通常出現M、X、D等的交易代號)配對的價格則不被視為按盤價,以免交易信息易受人為操控。

二)現時港交所的交易系統只可進行最佳買入價或最佳沽出價的交易配對。例如首排掛出的買入價(如68.5元)高于之前的按盤價(如68元),那么該掛出的買盤便是最佳買入價,并取代之前的按盤價。

相反,以大誠電訊(8003)為例(見圖一),若首排掛出的買入價(0.035元)低于之前按盤價(0.049元),該買盤便不是最佳買入價,亦不能成為按盤價了。同一道理,掛出的沽盤需低于之前按盤價,才可作為最佳沽出價。

三)由于自動對盤的關系,按盤價只能反映最佳買入價或最佳沽出價兩者之其一。

無成交亦能訂出新價位

不同情況所取的按盤價亦不一樣,令沒有成交日都可做出較高的收市價。

1)若有新的自動對盤交易成功成交,該交易的價格無論高于、低于或等于之前的按盤價,該成交價即成為按盤價,這是普遍股份出現的情況。

2)若該天未有出現任何自動對盤交易,例如從圖一(大誠電訊)可見,新掛出沒有成交的最佳沽出價0.045元,較之前的按盤價/收市價0.049元為低,該掛出的沽盤便成為按盤價。相反從圖二四海國際(0120)所見,掛出的首排沽盤0.189元高于之前收市價,故不是最佳沽出價亦不能成為按盤價,這情況下,該天的按盤價便會跟隨上日的收市價。

3)若該天未有出現任何自動對盤交易,不過新掛出未有成交的最佳買入價較上日的收市價為高,該最佳買入價便成為該天的按盤價。

專家:成交太少不宜沾手

御泰證券企業服務經理彭偉新指出,就是因為這機制,市場莊家可以不費吹灰之力,甚至不用花一分一毫,掛出較高的最佳買入價后,便可以將成交疏落、貨源歸邊的股份收市價炒高了。他提醒散戶投資者,揀選前必須要看看該股的成交量或宗數。若該股每天只得數宗成交,就算買入后升幅如何厲害,散戶獲利的機會微乎其微,因為拿捏市場貨源準確的莊家炒高股價自有其目的,不會輕易接散戶沽出的貨。他指出一只正常的股份,平均每天應有100多宗以上的交易,并奉勸散戶投資者不要沾手成交太少的股份,以免招致不必要的損失。

如何訂定收市價

港交所為了令收市價不會被單一價格或最后一口價所影響,故此制定的一套計算收市價機制。

于正常運作情況下,每只股份的收市價是按交易日最后一分鐘內5個按盤價的中位數計算。系統由下午3時59分開始每隔15秒錄取股份按盤價一次,一共取用5個按盤價。現以長實(0001)舉例(見左表)。

由于由低至高順序排列之后的第3個按盤價為68元,故此長實的收市價就是68元。按這個方法,理論上就算股價在收市時出現大幅波動,收市價的波幅都會降低。

No comments:

related tag

ss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