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中國電力(2380) 公布業績,錄得純利6.43億元(人民幣?下同),貼近市場預期,亦合乎 上市承諾。其實,對于長線持有「半新股」的投資者來說,公司公布上市后的首份業績報告,是一個審視公司表現的良好機會,看看公司會否跟上市時承諾「貨不對辦」。
招股書丟了?不要緊!我們可以在香港交易所網頁,找回上市公司的招股章程。有了這個招股章程,我們就可以比較首份業績與招股書中承諾的差異。
港交所網址:http: //www.hkex.com.hk/index_c.htm
檢討上市承諾能否兌現
亨達國際研究部聯席董事黎偉成表示,要閱讀新上市公司的第一次業績,先要知道業績是否達到招股書的預期目標。他說:「只要業績符合招股書所說,即使較市場預期為差,都是好業績。」
他表示,公司賺多賺少并不要緊,最重要是管理層的誠信能夠「過關」,只要盈利達到上市聲明所提及的水平已經足夠。因為公司一旦上市,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今日的業績較預期為差,并不代表公司前景欠佳,最重要是業務發展,在公司的掌握之中,所以說,業績達到招股書預期十分重要。
中國電力于去年10月發出的招股文件,預期截至去年底止全年業績,公司可錄得不少于6.33億元的未計非經常項目前綜合純利,并建議向股東派發不少于0.025元之末期股息。而中國電力亦都遵守承諾,派息及純利表現均符合預期,可說是一張不俗的成績單。
留意 資金是否用得其所
除了關注業務表現,有分析員表示,公司在上市后的首次業績公告中,宜把招股書提及的集資用途,就資金的使用進度作交代。因為上市集資,是向股民借錢作投資,不容許「風花雪月」式的「只講不做」。由于「投資」代表達到「盈利」能力的可能性,是所謂的「錢滾錢」,因此知道公司的集資所得,是否用得其所就非常重要。
根據中海集運(2866)于去年6月發表的招股文件表示,集資所得的25億元會用作收購船舶,另30億元會用作償還銀行貸款。參閱中海集運于本月8日公布的業績看,公司已分別使用17.39億元及25.50億元上述兩項用途,占招股書承諾的69.59%和85.03%,我們可說籌集的資金已經「到位」。
分析員亦指出,假若新上市公司擬配股集資,消息不足讓投資者離場。由于新上市公司需要較多的資金發展業務,不排除有上市不久的公司,仍然有集資需要。黎偉成表示,假若投資者從公司的業績公告中,發現上市籌集的資金將近用完,而公司亦表示有進一步集資的意向,假若業績表有詳細交代資金是用得其所,投資者毋須太過擔心。相反,資金未用畢就慌忙「吸水」的公司,投資者應密切留意,資金是否「另有企圖」。
﹏﹏﹏﹏﹏﹏﹏﹏﹏﹏﹏﹏﹏﹏﹏﹏﹏﹏
總結︰短線炒作止賺 看好前景長揸
業績期是投資者認購新股后,重新評估公司前景的好機會。但是新股業績欠佳,是否就代表投資者要立刻沽貨呢?那要視乎投資者是短線投資,或是打算長線持有股份。假如投資者認購新股,是想短線炒作,假若股價升至短期目標時,當然會先行止賺!而這類投資者對股價的短期波動亦較為敏感,不排除業績欠佳就急于止蝕離場。
相反,假如投資者打算「長揸」,就不應太看重股份一次半次的業績表現。黎偉成認為,假若投資者看好公司未來的盈利前景,并對公司管理層有信心的話,就應該繼續持有股份。
﹏﹏﹏﹏﹏﹏﹏﹏﹏﹏﹏﹏﹏﹏﹏﹏﹏﹏
小貼士︰業績「時差」
財華社(8317)于今年1月7日上市,而公司剛于2月14日公布最新的04年度第三季業績,投資者是否應參閱該業績,評估公司的上市表現呢?看看財華網于2月公布的業績,數據是截至去年12月底止,即是業績公告是基于上市前的數據撰寫。因此,于2月14日發布的業績,未能反映公司上市集資后的營運狀況。
相同道理,中海集運(2866)于去年6月16日上市,至今曾公布兩次業績,一次是去年8月24日,另一次則是今年3月8日。投資者要評估公司上市后的營運狀況,應查閱3月8日公布的業績。因為該業績 覆蓋04年的全年表現,能夠反映公司上市后半年的業務運作。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