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October 11, 2007

-[股票]- 基礎知識-行權比例的意義

行權比例的意義 作為權證的重要條款之一,行權比例是指在行權時,每份權證可買入(認購權證)或賣出(認沽權證)的正股數量,比如,行權比例為0.5(或可表示為2:1)的認購權證,意味著投資者行權時,每份權證代表著可以行權價格買入0.5股正股的權利。毫無疑問,行權比例會影響權證的價值,但在投資實踐中,行權比例如何影響權證的表現,大多數投資者卻未必十分清楚,甚至存在不少誤解。
  曾有投資者提出,行權比例為0.5的權證,是否意味著行權時實際的行權價格等于行權比例乘以條款上的行權價格?又或者行權比例會影響權證的杠桿比率?較低的行權比例是否會削弱權證的杠桿效應?比如6月18日石化CWB1的實際杠桿為1.54,行權比例為0.5,是否每份權證放大正股漲跌幅的理論系數僅為0.77(1.54×0.5)?其實這些都是對行權比例的認識誤區。
  對權證的行權價格、杠桿表現都不會有影響(或可以說實際杠桿數值已經將行權比例因素考慮在內)。事實上,行權比例主要影響的是行權成本或控股成本,換而言之,行權比例影響的是打算持有權證行權的投資者。以認購權證為例,買入認購權證可視為獲得了控制相應數量正股的權利,而且相比直接買入正股,成本較低,比如持有1000份武鋼CWB1,由于行權比例為1,相當于間接持有1000份武鋼股份,6月19日武鋼CWB1收盤價為4.458元,武鋼股份收盤價為11.83元,成本比直接持有正股節約超過60%,是權證財務杠桿效應的體現。當然,這個杠桿也是有代價的,代價就是權證的溢價。不過,行權比例不為1的權證,則需考慮行權比例對成本的影響,以行權比例為0.5的認購權證中遠CWB1為例,行權價格為39.66元,6月19日中遠CWB1的收盤價為7.992元,那么假如投資者希望行權獲得1000股正股,需要買入的權證數量是2000份,而不是1000份,因此要通過權證控制一股正股,需要付出的總成本是15.984元(7.992×2),而不是7.992元。
  當然,對于僅希望持有權證博取杠桿收益的投資者而言,行權比例的影響甚微,更不會稀釋權證的實際杠桿,因此不應在選擇權證時過分考慮行權比例的影響,而應更著重于判斷正股的走勢和權證的實際杠桿。此外,從市場來看,行權比例越小的權證,雖然每份權證含股量較小,但由于絕對價格亦相對較低,流通性相對會好一些,通常較易吸引市場關注。

No comments:

related tag

ss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