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人意料的,美元指數并非來自 CBOT 或是 CME ,而是出自紐約棉花交易所 (NYCE) 。紐約棉花交易所建立于 1870 年,初期由一群棉花商人及中介商所組成,目前是紐約最古老的商品交易所,也是全球最重要的棉花期貨與選擇權交易所。在 1985 年,紐約棉花交易所成立了金融部門,正式進軍全球金融商品市場,首先推出的便是美元指數期貨。美元指數期貨的計算原則是以全球各主要國家與美國之間的貿易量為基礎,以加權的方式計算出美元的整體強弱程度,以 100 為強弱分界線。一共采取了 10 個國家為計算標的,以歐元、日圓、瑞士法郎、及英鎊為主。價格影響因素 1.美國經濟整體表現—貨幣強弱為國力之顯現
a 、貿易經常帳 (Trade Deficit) 美國經濟自 1999 年下半年以來持續擴張,轉強的消費需求及企業投資大幅擴張使得進口額持續大幅增加,但由于出口額卻未能隨之成長,導致貿易逆差的缺口持續擴大,按理說這時必須透過貨幣貶值的效果來解決,但由于目前美國仍堅持強勢美元政策因此其貿易赤字持續擴大,長此以往勢必影響美元之強勢地位。
b 、失業率 (Unemployment Rate) 1999 年底美國失業率降至 1960 年代以來的新低,由于擔憂勞動市場緊縮將導致通膨,進而壓縮企業獲利, FED 開始采行一連串緊縮貨幣政策,差點使得美國經濟出現硬著陸之危機,失業率更在 2001 年 3 月出現近年來新高。
c 、企業獲利 (Profit Earning) 受到勞動成本,資金成本大增且消費減緩的影響,美國企業獲利水準出現逐年下降的趨勢,今年以來不斷發布的企業獲利預警及調降財測的動作將使美國的經濟強勢地位受到嚴重威脅。
d 、生產力成長性 (Growth of Productivity) 要生產力持續成長,即使勞動成本增加,即使就業成本上升仍不至于導致通膨。恩此美國能否順利軟著陸的關鍵將落在生產力身上。但是今年以來資本利用率及資本設備支出一再創下新低,對于生產力的提升并不是一個樂觀的消息。近來各界包括葛林斯班都促請小布什政府應加速培植技術勞工,而此一方案將有機會大幅改善勞動力的結構,進而增加生產力。整體而言,預估今年生產力的成長將是逐步趨于平緩,而其仍具有抑制通膨的力量。
2.美國利率動向 由于美國擁有相當強勢及獨立的央行,因此貨幣決策對其經濟整體表現具有關鍵性的影響力,因此每次聯準會的例行性調息會議都會對匯市產生或多或少的沖擊。由于利率直接影響外幣存款的固定收益高低,因此美元指數的強弱受到調息的沖擊甚大。在過去講求固定貨幣收益的年代里,一國貨幣的存款利率越高可吸引越多的國際資金匯入進行套利而使得匯率走強,但在近年來美國股市高科技股狂飆之后,由于利率升高不利股市整體表現,反而使得國際資金匯出采行緊縮貨幣政策的國家,匯價也因而走軟。利率的走向則取決于上述的整體經濟因素,如通貨膨脹率、貨幣供給成長率、經濟成長率、央行政策等。因此市場對未來美國利率水準的預期會影響到美元指數的價位。
3.股市表現 一國股市若表現優異,將吸引國際資金流入投資,進而帶動匯率上揚。代表作為此波美股的新經濟熱潮,令人咋舌的高投資報酬率使得高科技類股成為全球的超級吸金機器,而美國股匯市也同步展開一波多頭行情。
4.其它主要貨幣的相對強弱度—歐元 在歐元推出后,德國馬克、法國法郎、意大利里拉、荷蘭幣、及比利時法郎五合一,歐元一躍成為最重要的權值貨幣,占美元指數總成數高達 57.6% ,影響甚鉅,權值也形成集中在歐元、日圓、及英鎊三者身上的趨勢。因此,歐洲央行的貨幣政策動向及歐元區的經濟表現都是觀察美元指數強弱不可或缺的要素。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