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不少保險公司在向市場推出保險產品時,往往將多個保險產品合為一體,或者將多個功能糅在一起,以套餐的形式“打包”進行銷售的。但這些“打包”銷售的保險套餐,究竟是真正的優化組合,還是“扯肥帶瘦”的搭銷?保險專家指出,消費者在投保時,不應一味聽取保險代理人的推銷,還應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合理購買真正需要的保險。
小王和小李最近都遇到了保險代理人向他們推銷保險套餐,保險內容包括壽險、重大疾病保險以及住院醫療險、意外險等。但小王和小李的實際情況有所不同,對保障的需求也有差異。
小王是在一家效益不錯的企業上班,享受90%的醫療報銷的待遇,如果再選擇涵蓋普通醫療責任的保險,則是一種資源的浪費,因為保險公司遵循的是“補償原則”,被保險人最終獲得的醫療保險賠償不得超過實際花費費用。但考慮到小王已成立家庭,很快會有自己的寶寶,家庭責任在加大,因此,小王在投保時應重點考慮壽險、重大疾病保險和意外險,以防不測。
小李則相反,她是個體戶,既沒有社保也沒有公費醫療,醫療風險只能依賴商業保險來化解,另外,由于經常要外出進貨,小李覺得自身的意外風險也比較高。保險專家建議,對于小李這種保障處于空白狀態的人群,則不妨考慮“打包”的保險套餐,既能獲得相對全面的保障,又能比單獨投保節省保費。
在選擇保險套餐時,除考慮自身的保障需求外,還得結合自身實際的經濟能力。
經濟能力不同選擇有側重
保險專家表示,對于經濟能力不足,而又保障缺口比較大的投保人,在選擇保險產品時,宜優選考慮選擇保費較低的消費型醫療險,首先滿足一般的健康保障。
如表中的住院費用補償醫療險套餐,只需每年繳付最低270元的保費,就可獲得最高達3000元/次的住院補償,最多可以投保十份。
另外,投保人還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考慮是否附加住院津貼、手術津貼醫療險,前者每份每年保費43元,后者每份每年保費15.7元。這樣一份基本囊括了住院醫療費用補償、住院津貼、手術津貼、意外傷害醫療等利益在內的綜合醫療保障計劃,年繳保費約為328.7元(見附表)。對大多數家庭來說,并不存在繳費壓力。
但對于經濟能力強的市民,則不妨考慮綜合了壽險、養老、醫療、意外等責任的保險套餐,給自己規劃一個相對全面的保障計劃,如表中的萬能險套餐,既涵蓋了壽險責任,還有重大疾病、意外、醫療等保障,另外,作為具有投資功能的萬能險,在具有2.5%的保底收益的同時,還能獲得一定的投資增值,對于經濟實力比較好的人群不失為一種好的選擇。
社保外藥品也可獲補償
之前,保險公司的醫療險在理賠時,一般只對社保目錄范圍內的用藥進行賠付,而超出社保外的用藥往往拒賠。這就意味著一旦醫生開了社保外的用藥,投保人就只能“自掏腰包”了。
不過,眼下,保險公司紛紛推出區分社保的醫療保險,許多保險產品開始涵蓋社保外的用藥,投保人在選擇保險產品應多加留意。
一般情況下,擁有社保的人群在投保醫療險時,比沒有社保的人群,將少支付10%左右的保費。表中的住院費用補償醫療險,除了保健、美容用途外,患者住院期間合理支出的、保障限額內的社保外自費藥品也分別給予社保人員600元/單位和非社保人員200元/單位的費用補貼。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